记者1月10日从绵阳市经信委获悉,《绵阳市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培育“梧桐计划”》近日出炉。按照该规划,绵阳计划用五年时间,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到2020年,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计划集聚企业380余家,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
去年11月,绵阳238家企业获得了军民融合企业“身份证”,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化工、环保等行业。这些企业分布在绵阳市各个园区,资源相对分散。如何整合资源,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绵阳决定实施“梧桐计划”——“我们就是要栽好产业园这棵‘梧桐树’,引来军民融合企业‘金凤凰’。”绵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计划,绵阳为军民融合产业园制定了严格的“入围”标准:以国防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主体,重点在“产业集群”上做文章。目前,绵阳已筛选出光电产业园、长虹智慧制造产业园等10个军民融合产业园作为“培育对象”。
产业园区要突出专业特色。依托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绵阳原打算建“航空航天产业园”,但因“航空航天”概念太大,最后园区命名为“中航发航空与燃机产业园”;绵阳两家大型国企原打算以“科技园”命名,但因全国科技园不计其数,“科技”太笼统,不能体现军民融合的特色,最后园区命名为“智慧制造产业园”和“空管二次雷达产业园”。
为助推“梧桐计划”的实施,绵阳列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待实施的重点项目已经梳理出来,大部分项目计划在2017年内开工,计划完成工业投资91亿元。
在游仙区东林乡,智能制造与信息安全产业园征地工作正抓紧推进,兵港科技硅谷数据化产业基地正等待进场;在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430米和800米的临时起降跑道已建成,特飞科技、楠迎通航、纵横自动化公司等项目已入驻;以中物院核技术应用产业园聚集了中物院相关院所及中国核应急处理中心等,一批军民融合项目计划明年内开工。
有了众多军民融合项目作支撑,绵阳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前景可期:预计今年内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将聚集企业180余家,实现产值450亿元以上;到2020年聚集企业380余家,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
记者 邹俊川